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031|回复: 0

黉山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8-16 18: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816175850.png
【其一】
黉山位于淄川城北八里许。“黉”古称学校,表明黉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隐居此山,留有鬼谷洞,其弟子孙滨、庞涓、苏秦、张仪名满天下。东汉时期儒学家郑康成曾教授门徒于此山,留有晒书台,据淄川县志记载,郑公书院为淄川八大景之一。北宋时期大孝子王樵茧室也在此山中。
黉山有许多神话传说。相传这是个金盆底,里面有无数金银财宝,外绕三道紫金箍,每600年开放一次,因此在淄博一带群众中有“打开黉山,山东无穷汉”的民谣,从而引出了“十子开山”的神话传说。现在黉山的旮旯崖仍可见三道“紫金箍”。
黉山素有“小泰山”之称。山上建筑完全仿泰山布局建造,修复的景点有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郑公书院、玉皇阁、仙姑庄等,有的古迹依稀尚存,丞待修复。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三月十八、九月九均有庙会沿袭至今,在碧霞祠、玉皇阁仍有善男信女,老人焚纸烧香,祭典祖先。
黉山西南脚下有仙姑庄,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每逢庙会之时,老者结伴去烧香拜佛。黉山之阴,梓童山之阳有名泉白梓童泉。现在泉旁有后洞九姑庙,文革时被拆毁,现已修复。靠近玉皇阁西侧有清朝将领僧格林沁观战的地方,现其处立阵碑一座。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设,供游人参观休息。
黉山是一座孤山,海拔309.94米,覆盖面积4100亩,植被覆盖率71%,它孤峰突起,山顶部中间低,四周高,山南悬崖峭壁,巍为壮观,山西部雨裂冲沟,岩石风化,自然成景,且名胜颇多,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春风吹来,桃花绽放,蜂绕蝶迷,给人以超脱感,仿佛进入仙境,随之满山坡一片片槐花盛开,如云似雪,阵阵清香,沁人心脾。秋去冬来,立足黉山之巅,俯视眼前,松涛呼啸,绿浪滚滚。放眼眺望,淄川外貌尽收眼底,实属壮观。
微信图片_20220816175913.png
【其二】
黉山之名: 说起黉山,大家并不陌生。当地人常常称黉山为“老黉山”,这说明黉山是一座很古老的山,它还有一个名字,梓橦山。好多人认为黉山和梓橦山是两座山,其实不是。还有人认为山阳称黉山,山阴称梓橦山,这也未尝不可。黉字的意思是古代的学校。梓,一种落叶乔木。橦,古书上指木棉树。所以有人说古代此山上生长着许多梓树和木棉树,就称此山为梓橦山。
据史料记载,此山自古称为“黉山”,自元代到明朝嘉靖初年此山曾更名为“梓橦山”。那么黉山为什么在元至明朝的200年间叫梓橦山呢?据考证,黉山更名为“梓橦山”正在元朝仁宗皇帝加封梓橦神为“文昌帝君”主管天下文运之后,梓橦山再改名为“黉山”,又恰在明朝皇帝罢免梓橦神的“文昌帝君”封号并将梓橦神贬回四川梓橦县为县祀小神之后。可见梓橦山不过是黉山在元明科举兴盛时期文人们乞求神灵保佑且能逢迎皇帝旨意而更改的别名。“黉山”才是该山的正名,山之称“黉”,实实体现出了该山的灵秀之处。
  黉山,位于淄川城东北5公里。跨越寨里镇、罗村镇、双杨镇边界,主峰坐落于寨里镇山头村北。其山势为东北走向,南高北低,绵延十数里。主峰海拔309.94米,覆盖面积4100亩,山前植被覆盖面积2500亩。山顶中间低四周高,像是一个聚宝盆;山南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山西部雨裂冲沟,岩石风化自然成景,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山上建筑仿泰山布局,建有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阁,还有郑公书院、仙姑庄……历来有小泰山之美称。登黉山之巅放眼眺望,淄川县城全貌尽收眼底。
黉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鬼谷子曾隐居此山,在鬼谷洞内讲授军事作战方略,他的弟子如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都不远千里来黉山求学,誉满天下。有人说黉山是中国第一所军事学院,也并非笑谈。
  到东汉末年,一代大儒郑康成游学淄川时,见黉山钟灵毓秀,树木花草茂盛,随在此著书立说,授生徒500余人,并引来四方文学之士齐聚于此。据传刘备15岁时,曾来此师事郑康成。现郑康成书院遗迹尚存,可惜已无法重现当年之风姿。
关于在黉山办学兴教,还有一位值得提及,他就是清朝末年淄川寨里邹家村富户陈桾,为了供乡里贫困人家无力读书的孩子上学,他在郑公书院的旧址上,创建义学,除建东西学舍外,还捐地两百亩,以充经费,并延聘淄川董家庄优贡生宋兰斋先生为主讲。所授学生中出了很多人才,如邹振岳(天津道台、书法家)就是其中一位。山东巡抚对此大加赞赏并赐匾额曰“好义可风",学施何仙槎也为义学题额“翼经书院"。据说蒲松龄当年也曾就读于黉山,其老师徐汉生,被当地人称为文魁先生。到了近代抗日英雄与日寇激战黉山,其英勇事迹,在当地广为传唱。
黉山的很多传说,也是为人津津乐道。据说当年郑康成教书传礼,其威况不小,黉山脚下演礼村,就是当时郑康成演习礼教的地方,故取名为“演礼”。王樵刻木事亲,墓葬黉山,因王至仁至孝,被称为“王孝子”,王故里是现在的慕王村。村人因仰慕王樵而取名慕王。
黉山在当地群众口中又叫“黉罗宝山”。世代传说“打开黉山,没有穷汉”。在《嘉靖淄川县志》里就已记载了“黉山蚕谷”的神话传说。其载:“世传有仙人藏谷于洞中,数年一出晒,种地回头即黄,故名‘回头黄’。又洞中仙人养金蚕,后有拾金蚕者。”当地传说黉山内藏有无数金银财宝,还有金姑娘、金马、金磨、金豆子等,隔600年亮一次宝,现今淄川双杨镇的金马村就是当年黉山金马驹跑出来消失的地方,故此而得村名。
黉山虽然只有海拨300多米高,既没有险峻的山景,也没有清澈的水泮;在鲁中山区来看她也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山丘。但在她身上所承载历史文化和传奇故事是许多名山大川所不能比拟的。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置身于黉山中,静观蓝天白云、山清石秀,品绿树闲花,尘世间所有的喧嚣便全被过滤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斑驳的青石板在向我们亲切的呼唤:离家的游子,请常回寨里看看,人间最美是故乡,一草一木总是情 ;远方的朋友,欢迎来寨里瞧瞧,爬一爬老黉山,尝一尝小米粥,这里有数不清的精彩!
青山看我,我望青山,在一份深情而心照不宣的对视中,让我们一起感知大山内心的那份律动,还有经年如斯的情怀。(寨里发布)

淄博词典网|淄博网络词典|淄博词典论坛|淄博地名词典|淄博名人词典|事件词典|淄博记忆论坛|淄博老字号论坛|老友报论坛|陶瓷报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淄博词典》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鲁作登字-2022-F-00776832)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词典号|新词典|淄博词典 ( 鲁ICP备18040151号-15 )

GMT+8, 2024-11-24 09:51 , Processed in 0.0580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